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 对外援助政策

商务部援外司司长王胜文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商务部援外司司长王胜文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2年11月6日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荣幸参加今天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研讨会”,与各位代表就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第一,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2009-2011年,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实践经验证明,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腾飞,尤其是经济开发区模式的成功推广,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系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30多年来,中国在交通、能源、通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领域的大量投资,直接拉动了钢铁、水泥、建筑、装备制造等诸多产业发展,提升了经济产能,促进了技术进步,扩大了就业机会。第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开办工厂和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保证了经济起飞所必需的基础条件。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援助非洲的重点领域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中国在大力发展本国基础设施的同时,没有忘记非洲兄弟国家。中国政府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非洲友好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了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成为中国无私援助非洲的历史见证和“南南合作”的典范。同一时期,中国还在索马里援建了长达967公里的贝莱特温-布劳公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对非洲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投入逐步加大,援建了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毛里求斯机场航站楼和埃塞俄比亚澳瓦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为推动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为满足非洲国家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发展需要,中国政府在继续向非洲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的基础上,开始增加提供一定规模的优惠性质贷款。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国政府宣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援助举措,重点推动非洲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展:在2006年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提供5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2009年第四届论坛上,宣布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2012年第五届论坛上,宣布提供200亿美元贷款。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在非洲51个国家援助建设了约270个基础设施项目,约占中国援非项目总量的25%。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桥梁、道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设施等,其中交通基础设施近140个、电力设施约60个、通讯设施70个。上述项目建成使用后,对带动受援国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援肯尼亚内罗毕东北环城路、援埃塞俄比亚格特拉立交桥、援马拉维卡隆加-奇提帕公路,有效地改善了有关城市和地区的交通状况;援科摩罗机场航站楼、援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及扩建工程项目,成为所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靓丽名片;援加蓬布巴哈水电站、援乍得20万线CDMA 项目,为受援国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通讯保障。

第三,中国援助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经验

一是采用多种资金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投资较大,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援助资金,是顺利启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必要前提。为此,中国政府想方设法,尝试将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多种援助资金捆绑使用,并适度扩大优惠贷款规模,帮助非洲国家缓解项目资金来源的瓶颈制约。从实践看,多种资金方式的相互补充和有机整合,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援助投资规模,确保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立项实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使用无息贷款和无偿援助资金援建了毛里塔尼亚友谊港项目,港口年吞吐量50万吨。由于货物运输量逐年增加,已有港口吞吐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2009年,中国再次向毛里塔尼亚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用于友谊港的扩建工程,使港口年吞吐量提高到400万吨。

二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在非洲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质量。通过多年精心打造,中国有关企业及其建设项目,以高效的施工速度和优良的项目质量,在非洲地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把好质量关,中国政府在项目考察立项、勘察设计、设备材料和施工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并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既符合项目设计规范,又满足受援国环保等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在成熟技术、设备材料和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帮助受援国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

中国援建马里的巴马科第三大桥项目,横跨尼日尔河,全长2200米,宽24米,两端各设一个互通立交桥,于2011年9月竣工,是迄今中国政府在西非地区规模最大的援助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有关企业精心施工,工程质量突出,得到马方高度评价。时任马里总统杜尔先生亲自将该桥命名为“中马友谊大桥”。

三是保证项目可持续运行。援建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中国政府一般通过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方式,帮助受援国提高对项目的使用管理能力,确保项目持续稳定运行。技术合作主要由中国派遣相关专家,对项目后续运营和维护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必要的设备零配件。人力资源培训主要是通过多双边渠道,邀请受援国负责援建基础设施运营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来华或在当地接受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证明,上述援助方式的结合使用,有效地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政府援喀麦隆全国光纤骨干传输网优惠贷款项目,总长度3200公里, 于2011年完工。光纤骨干网连接了喀麦隆所有大区,为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和民众提供高速互联网及数据服务。项目建成后,中国企业派遣骨干技术专家负责设备维护并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约100名喀方技术人员掌握了设备使用和维修等基本技能。在项目良好运转的基础上,喀麦隆政府又设计实施了电子邮局等项目。光纤骨干网项目的成功持续运营,将彻底改变喀麦隆互联网普及率仅有4%的局面,极大提高当地互联网的普及率, 并大幅降低互联网资费标准, 惠及广大普通民众。

四是鼓励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通过承担实施援助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在受援国从事力所能及的、惠及民众的公益事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从而与受援国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许多承担援助任务的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捐资修路、架桥、打井、建医院、盖学校、捐赠物资,为当地社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密切了中国企业与非洲民众的联系,深化了双方感情,也为中国在非进一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苏丹,中国企业开展的公益活动已使200万人受益。在尼日利亚,中国企业捐建中尼友好小学,帮助当地300个村庄解决儿童上学难问题。在津巴布韦,中国企业开展“光明行”慈善活动,让8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恢复了劳动能力。

第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非洲国家经济群体式增长已初现端倪。有国际专家认为,继亚洲之后,非洲将是下一轮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非洲大陆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意志更加强烈,行动更加有力。这将为非洲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非洲经济发展前景普遍看好。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局势总体稳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人口和市场潜力也将逐步释放,带动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0年以来,全球GDP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在非洲,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5%。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际市场疲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非洲经济一枝独秀,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非洲对外贸易进口额达到5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将增长5.4%,高出2011年0.3个百分点。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非洲首要议题。第十九届非盟首脑峰会提出了《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为非洲振兴基础设施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近期发展目标包括51个贯穿非洲大陆的公路网、铁路网、通信网和水利网等重大项目。我们高兴地看到并且相信,非盟、非洲开展银行以及非洲各次区域组织在落实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加速推进非洲一体化进程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非洲要实现彻底改变基础设施面貌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虽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总体状况仍然较为落后,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致使该地区年均国民经济增速放缓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率降低最高达到40%。交通运输方面,非洲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连接,航空运输衔接困难,港口装备较差,铁路网年久失修,全天候公路数量严重不足,阻碍了区域内贸易的健康发展。信息通讯方面,尽管非洲手机用户总数增长很快,已突破6亿户,但通讯服务价格和收费依然较高。电力方面,能源供应不足,尤其是电力供应长期短缺,已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目前撒哈拉以南国家发电装机总容量约为7000万千瓦,仅与西班牙一国的水平相当,且发电成本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导致非洲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二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首先资金缺口大。据世界银行测算,非洲要缩小与世界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每年需投入930亿美元,约占非洲GDP总额的15%,超过目前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金额约一倍。其次引资难度大。由于非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不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面,很容易陷入“缺乏基础设施-经济困难-投资少-更加缺乏基础设施”的怪圈。

第五,中非基础设施援助合作展望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西方发达国家应增加对非洲的援助投入,扩大技术转让。与此同时,中国将专心致志地继续做实做好自己对非洲的援助工作。

在2012年7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对非务实合作新五项举措,明确提出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非洲一体化进程。增加对非援助规模,继续帮助非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对非援助合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领导人宣布的新一轮援非举措,中非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结束后,商务部立即开始与非方进行沟通协商,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安排使用好200亿美元贷款额度。200亿美元贷款由优惠性质贷款和商业贷款两部分组成,贷款额度不按国别划分,实际提供的贷款种类和金额将根据非方所提项目实际情况和评估结果,由双方协商确定。我们考虑,双方可结合非洲整体或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根据非洲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周密研究,优先安排实施几个需求紧迫、意义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是政府先导,鼓励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对于非洲国家或区域组织提出的跨国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求,中方可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及启动实施所具备的条件,与非方协商安排几个较为成熟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政府提供援助资金,用于开展项目的考察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建设,探索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的新模式。

女士们、先生们,非洲是中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急人所急”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中国政府愿意在非洲国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关键时期,一如继往,尽已能所,为非洲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使一把劲,助一份力。

 

 

发表评论:笔名 查看用户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 看不清?
查看用户评论 评】

推荐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 邮编:100731
  • 电话:010-85093526
  • 传真:010-85097901